【宝特校•暑期教师研修(五)】阅读 赋能 成长 收获——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让阅读成就更好的自己”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文字里

有沿路的风景

有闪亮的光阴

阅读中

有照见,有温煦,有珍重

还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我们


夏已末,秋初到,星河依旧滚烫。秋之美,在于“丰盈绚烂”;师之美,在于“学海无涯”。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8月29日,市特教学校全体教师共赴一场愉悦的读书之旅,在阅读中跨越山海,在阅读中收获成长。让我们一起聆听老师们的阅读收获,感受阅读的喜悦……




分享教师:李玉琳

分享书目:《行走中的教育》

读书感悟:汤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选择了教育行走,就选择了“教育朝圣”,不管多累多迷茫,都会坚持初心,一心向教,一路前行。直到岁月远去,慢慢变老。这就是以布道为己任,以教育良知为使命的虔诚教育行者的担当精神。

我为他坚定而朴素的教育初心肃然起敬。教育,就是一场遇见,一场向美而生、向善而行、向上而歌的遇见。希望我们也能在教育的路上执着前行,遇见活泼灵动的学生,遇见抱团取暖的同事,遇见受益终身的良师,遇见日臻成熟的自己,遇见优美芬芳的校园,遇见博大精深的知识,遇见润泽生命的智慧,遇见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遇见一幕幕温馨荡漾的教育美好。


分享教师:胡涛

分享书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教学解读——体育与健康》

读书感悟:阅读这本书,不仅加深了我对体育课程本质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建议。我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这次阅读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品德,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分享教师:邢军霞

分享书目:《怎样讲出一堂好课》

读书感悟:赵精兵教授阐述的“让教学成为一种触动学生灵魂的艺术,把教学升华为艺术”观点深深影响了我。教师就是演员,通过表演性教学艺术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非是用表演的方式逗乐学生。讲台即舞台,学生就是观众。教师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并不是随意而为,是带着目的,带着设计,带着情感,带着体验去教学生,影响学生。但是要把握好表演的度,以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艺术表演中真正的主角。

分享教师:王雅婷

分享书目:《不让一个孩子受伤》

读书感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的《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这本书从校园暴力事件着笔,引出共情、拼图式课堂等概念,以寻求从根源有效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方法。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我们要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责任去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的美好愿景,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掌握一些专业方法和支持策略,就一定能够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困难,用“积极鼓励,适时引导,学会共情”的专业态度,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分享教师:刘容

分享书目:《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读书感悟:遇见一本好书犹如遇见一位良师益友,细读之、深研之、笃行之。看到罗鸣亮老师的《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时,第一眼就被书名吸引了,数学老师还有不讲理的吗?读完这本书以后深以为然,原来我自己真的是一个不讲理的数学老师。唯有学习才能让专业更精进,就我个人而言,在课堂上确实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讲理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讲理”的数学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讲理”的数学课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

分享教师:陈琳

分享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书感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心理自助读物。‌它以童话形式讲述了心理咨询的故事,轻松易懂却富含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这本书通过蛤蟆先生的心理治疗之旅,揭示了童年经历对成年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实现自我成长。蛤蟆先生从一个看似生活得不错但实际上心力交瘁的状态,到最终走出困境,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一过程充满了启示和治愈。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蛤蟆先生自我剖析的心路历程,也能让我们借此机会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学会自我接纳与疗愈,重拾生活的快乐与希望。

分享教师:刘仙明

分享书目:《大脑幸福密码》

读书感悟: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足,可是我们的幸福感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大脑幸福密码》告诉我们:你所关注的东西便是你大脑的塑造者。为了生存,大脑进化出了一种消极偏见:随时寻找危险因素,做出激烈的反应并迅速将这种体验存储在神经结构中。消极偏见使得我们在面临压力、焦虑和伤害时,表现得脆弱、无助,而且总是高估危险,低估机会和资源。积极体验却只会如走马灯一样流过我们的大脑,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对神经结构持久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消极体验,多注意积极体验,如果你持续地让思维驻留于一些好的、积极的事件和体验,比如开心的感觉、身体上的愉悦、良好的品质等,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会被塑造成既坚定有力、复原性强,又积极乐观的大脑。



教师:白宁

分享书目:《语文的生命意蕴》

读书感悟:“语文的境界,本质上是由教语文的人的境界决定的。”想要“美”的课堂这一想法,让我在这个暑期与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这本书有缘相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王老师授课的画面,一边回味一边带着自己的理解去做批注,让我在阅读中一次次反问自己:这不就是我所期待的语文课吗?在阅读中一次次深刻体会到:诗意语文不是额外给语文附加了什么,而是语文本身就具有的。

分享教师:朱宇婷

分享书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读书感悟:阅读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没有学识、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艺术品创作的。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也绝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给予孩子爱、理解、关心。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懂得付出爱、懂得感恩的人! 

分享教师:卫蕾

分享书目:《杨绛传》

读书感悟:百岁之人历经“生老病死”,已全然悟透了人生。“丧女之痛,痛彻心扉”,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承担如此之痛,乃世间最残忍之事。然而,杨绛先生明白“自生命开始那一刻,就注定会有悲欢离合。”“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后钱钟书也离她而去,留下她孤身一人细数过往云烟。在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她却柔声细语地宽慰别人“这不是坏事,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日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既然“好好活”是钱钟书之所愿,她必当竭尽所能。这是对逝者的慰藉,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世间留她一日,她便认真生活一日,绝不辜负光阴。”她能重拾心情,埋首伏案,潜心学问,守住净土,安稳生活,因为她有一颗通透的心,一双不被繁华蒙蔽的眼睛,一颗不被苦难扭曲的心灵。我最钦佩杨绛先生这种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态度,阅遍人世沧桑,历经跌宕起伏,我依旧是我,内心安宁,认真生活。钱财于杨绛先生而言,皆是身外之物,唯独把人生的阅历与学识视为最宝贵的财富。钱钟书离开后,她便把七十二万稿酬和已出版作品的版税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希望用这种方式鼓励年轻人多读书。在生命的最后,仍不忘顾念后辈,她的所举为自己本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极不简单的句号。105岁是杨绛先生的享年,但她的生命远不止于此,她将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杨绛先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一场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上收获,在交流上启迪的阅读盛宴让老师们意犹未尽。相信在新的学期里,老师们会继续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用阅读的温度撑起成长的高度,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