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玩,怎么教Ta说话的技巧,爱学习的技巧

孩子不爱说话吗?

1、考虑孩子的生理年龄及听觉情况

2、急中生“智”,磨灭自信心

3、词汇的积累

4、表达的动机(为什么要说?)

5、多创造情境给孩子表达

6、家长的看法。

1.考虑孩子的生理年龄、听觉情况:

孩子开口说话是一个自自然然的发展过程。

健听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开始听声音,听到声音的时间(听觉年龄)比实际年龄(生理年龄)还要长。出生后听到的是清楚的言语声,到6个月开始咿呀学语,12-18个月才开始使用单字或词语,发音也还不太清楚。18-24个月开始使用短句;

我们的听损孩子从戴上辅具开始才听到声音(不代表听清),如果我们期待戴上3个月就开口说话,显然是违背自自然然开口说的大原则的。

都知道,听损孩子由于听的原因,才导致了语言发展的滞后,单从听得好不好来说,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听不听得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林氏六音快速了解各频率段的情况,更进一步需要到听力中心做听力测试;第二,是否可以听清,是否可以分辨及辨识,简单说就是孩子是不是可以通过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之间作一个区别。

所以,对于孩子说话的问题,我们第一步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孩子多大了?听到声音多久了?听不听得清楚?

2、急中生“智”,磨灭自信心

有的家长会讲,孩子现在的年龄已经大了,没办法,不得不抓紧时间教孩子开口讲话,即使知道这样做不太好,如果在短时间内你做到了,通常可能使用了一些非自然的方式,这样的根基不稳。有一天,我们可能还需要重头再来一遍(如果你还有信心再重头来一遍的话),这时要改掉一些原有的我们不太想要的习惯相当困难(如:看口型说话的习惯、不理解,只是重复说话的习惯)。

在孩子开始表达时,我们要积极回应孩子的发音,并不断表扬孩子,不要总是指出孩子这也说得不对那也说得不清楚,我们要建立他主动表达的自信心。对于生理年龄稍大的孩子,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不能把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一个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

3、词汇的积累

比说出来更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大于表达。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就如一个空瓶子放那里,每天往瓶子里倒一点水,如同我们每天跟孩子说话输入语言一样,只有每天我们不停地往瓶子里倒水,水满了自然会溢出来。孩子的语言也是一样,家长每天定目标,给孩子有效的输入(有人每天不停说,却是无效的),积累到一定的词汇量孩子才会自自然然开口说话。

4、表达动机(为什么要说?)

你有没有特别想说话的时候呢,如果有,在背后就一定有一个动机。在生活中多创设让孩子表达的机会,故意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或者常用的东西放到他不容易拿到的地方或者藏起来,等他想要时,会找我们帮忙,这时候他就需要用到语言。家长还可以适当忽略孩子的动作,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反过来讲,让孩子为了说而说,那孩子可能对语言的理解是,妈妈需要我说才说,自己为什么要说?这就是我们强调要在有意义的场景下去进行活动,让我们的语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表达的动机。

在这里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爱玩不爱学,不愿意听我说,这些方法管用吗?

是的,我们的孩子听力虽然有损失但是认知发育是正常的。他很会去发现自己愿意玩的东西,不喜欢听家长不停地说他不感兴趣的事情,那我们就找到孩子好奇的、新鲜的事物,我们去关注孩子正在看的或者做的事情,给他进行语言输入。

亲子关系也很重要,要让孩子愿意跟你玩,成为孩子的玩伴,你说的话输入的语言,孩子自然愿意听。

5、多创造情境给孩子表达

多创造情境给孩子表达,同时注意等待与鼓励。当我们有一个合适的情境,也确定孩子能够表达的,这时候就可以多一些的等待。只有我们等待了,孩子才有时间来思考来组织语言并有可能说出来。比如破坏式的教学,我们故意把家里的一些家具弄乱或者是故意把一些平常的都放在固定位置的东西,突然放在其他的地方,这时候孩子看到了他肯定是有表达的动机的,我们就可以多等一等,只要他说了,我们就具体地鼓励他,他说的不完整,我们帮他补充完整,他说的不清楚,我们重复正确的给他听,不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催他说在纠正他说,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有表达的自信,越来越愿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