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助力特殊教育发展

市特殊教育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项目,一方面提升教师对特殊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能力,全方位促进特殊教育创新与改革。

不断优化特殊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学校教学教室全部配备标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先进的无线聆听系统和听力教学机。视障计算机教室配备了盲人专用的阳光读屏软件和点显仪。学校为康复训练室配备用于“医教结合”的听觉康复训练仪、构音测量与训练仪等设备,搭建了FTP服务器,并正在建设校园OA系统,有效促进了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

构建特殊教育资源库,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队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学校已经建立包含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音频、教学视频、课后练习题、考试卷和教学案例等内容的校本教学资源库,教师通过校园网或者学校FTP服务器就可直接访问点击下载。同时,学校重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依据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学科特点、专业背景等因素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分批次培训,涵盖于每年不少于48学时的继续教育。学校还不断完善培训内容、考核机制、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跟踪管理等环节,确保培训不流于形式。

开好信息技术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社会融合具有重要作用。与普校不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教学内容,每个班每周不少于2个课时,学生边学计算机操作,边学拼音生字,边练习文字录入,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基础文化课学习相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信息技术对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的身体缺陷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不便,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升平台。利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辅助备课,也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师教学的常态活动。(文/文永进)